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题壁 宋 · 无名氏
五言绝句 押遇韵
猛风拔大树,其树根已露。
上有寄生草,青青犹未寤宋晁迥法藏碎金录》卷八 《法藏碎金录》:予思壮岁历官之日,尝见公馆之壁上有题诗云云。不审何人作也。因知物理自昔而然,先觉以言警戒多矣。)
郑大资(一九)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六九、《内简尺牍》卷七
蒙示晁文元《法藏碎金》,亦未见之书也。
文元宦成名立,宗向佛乘,又以庄、老、儒书会而为一。
尤喜向子平富不如贫,贵不如贱之说。
一卷之中,三复其言,信乎有得于其閒也。
某读之终篇,稍识归宿之处,别具禀扣。
其二 五代 · 海印
 押震韵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澄渟复湛然,影像分如印宋晁迥道院集要》卷三。)
中夜睡觉两目每有光如初日历历照物晁文元公自谓养生之验予则偶然耳感而有作1201年9月 南宋 · 陆游
 创作地点: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
人情所愿欲,莫若贵与富。
是皆有命焉,非力可成就。
予昔未有闻,无与发其覆。
趑趄强干禄,时命适大谬。
方行蛇当道,未至獒已嗾。
适燕乃南辕,之楚顾北首。
风波起平地,两耳厌嘲诟。
陇蜀万里馀,数遍道傍堠。
六十归为郎,数月草章奏。
夫岂或使之,击去惟恐后。
嗟彼亦何心,喜愠出邂逅。
还山惟自讼,衡茅屏幽陋。
乘除得少健,上下历岩岫。
得饱岂复择,百口同饭糗。
寒龟久犹息,野鹤老益瘦。
又如已放马,宁当梦华厩。
造物念途穷,畀以樗栎寿
虽无熊鸟术,坐空阴阳寇。
两眦若有光,夜视如正昼。
物生禀定数,此语闻自旧。
置冰鸟覆翼,弃野于菟谷。
偶然当后死,鬼录自遗漏。
山陂屡收,池水麻可沤。
邻父相欢娱,席地醉醇酎。
明远 南宋 · 陆游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二七、《珊瑚网·法书题跋》卷七、《六艺之一录》卷三九五
游顿首。
间阔顷叩甚至。
忽奉手帖,欣重。
秋雨,尊候轻安。
卿禅师遗墨甚妙,恨见之晚,辄题数行,不足称发扬之意。
皇恐,得暇见过,不宣。
奉简明远老友。
文字共四轴,又五册,纳去,五派图四轴,数日前已就付来人去矣。
游。
杨霁寰中丞 明 · 董其昌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玄阁宁论阻问奇,征南新勒万潭碑。
冥心巳入风蝉定(用晁文元事),得句偏饶绣虎诗。
舞羽营门酋长侍,授书桥畔老人期。
桂林我亦怀平子,岂有双金报所思。
法藏碎金录序天圣五年九月十五日1027年 北宋 · 晁迥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七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予爰自弱龄,逮兹暮齿,探古圣之域,窥众妙之门
涉猎儒道诸经,必也考求微旨,修身慎行,著为箴规。
又于贝典,详观了义。
法喜融液,映夺居多。
倦闻世谛,不争戏论,洞见至理,新新无穷。
然知抚心驯柔,道所由致,而且挥翰祖述,志未能忘。
暨挂冠之后,栖息乎浚都昭德坊之旧居,别葺静斋,翛然独处。
素所乐欲,习以成性,手不释卷,笔不停缀。
贯微臻极,深入骨髓,消忧释结,大沃襟灵。
虽患思萦,亦庆缘熟。
斐然章句,联翩衍溢,开陈有补,弗忍遐弃。
众制词律,存乎别集。
每分类例,颇烦命篇。
自今听览机会,或该演劝,属文导意,靡拘详略。
片言鳞次,混而编之,数无预定,兴尽当止。
奉法宝而推美,非小智之自矜,故名之曰《法藏碎金录》。
内有意涉重出,积习之故,前辈亦尔,不复删简。
若其束于教者,或以迦谈见诮,亦无惮焉,不能以外妨内也。
时天圣五年丁卯岁季秋望日序云尔。
天圣九年仲冬月稍量字数,分为十卷。
晁迥撰。
按:《法藏碎金录》卷首,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北宋 · 晁迥
心空如太空,豁然无可触。
真法界中,灵照常安(《晁文元公道院集要》卷一)
昭德新编序 北宋 · 晁迥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七、《皕宋楼藏书志》卷五五
愚尝汎览前史,见有老而好学者,知其性之所乐也。
今记忆其一二焉,因直书之。
蜀向朗少时,涉猎文学,潜心典籍,孜孜不倦,年踰八十,犹手自校书
南齐沈麟士少好学,及长隐居,年过八十,耳目犹聪明,手自抄写细书。
时人以为养身静默之所致也。
后魏高允少孤,夙成有奇度,好文学,年九十馀,诲人不倦,手常执书,吟咏寻览。
愚窃不揆,因而省己,自筮仕及致仕越四纪,自未冠及大耋越五纪。
而閒居已久,年踰八旬。
从昔至今,茍未有故,未始一日废观书弄翰之学,绝无馀好,性自然也。
第寒迹孤进,禀赋愚直,猥以薄艺,幸会清世,策名委质,自结明主,绵历两制,逮事三朝。
进退以礼,荣愿满足。
揣循愧惕,久于尸素,无功以利国,无德以惠人,深思立言,庶几补过。
今故旁求内外经典中事,并耳目思虑所及之事。
非为属辞充笔苑,会友资谈柄,直以积学岁深,晚节感悟,诸缘悉备,难得易失,浸加衰朽,不可虚过,切欲于古圣教法中,力行万分之一,觉利及他亦如之。
窃详东鲁之书文而雅,垂为格言,简淡隐微,不可以洞晓;
西域之书质而备,充于大藏,重复浩博,不可以周知。
故此《五说》,酌中而作。
夫信士属意而有福慧二业。
慧业可以登妙道,此则别论。
若欲勤修福业,结人天之胜缘,即此《五说》,最为精当,事贵洞晓是也。
释氏经典,其说甚明,惟许作正观,不许行邪道,敏识之士,固当知之也。
老马之识犹可使导人以归路,老人之语岂不能晓人以知方?
敢告英妙,慎勿轻蔑。
噫,栋宇宏壮,居之者当知经构之劳;
品味丰洁,食之者当知烹造之劳。
区区采述,其劳亦尔。
流布心术,以代面谈,不在乎文,而在乎意,意之所至,斯可见也。
彭门晁迥
按:《昭德新编》卷首,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五年二月知贡举晁迥 其二 北宋 · 赵恒
七言绝句 押灰韵
盛时选士贡闱开,殿宇闻风献艺来。
心似权衡求实效,勿教蓬荜有遗才。
知贡举晁迥大中祥符二年春 其一 北宋 · 赵恒
七言绝句 押删韵
礼闱选士古称难,都为升沉咫尺间。
较艺清时公道在,抡材应得惠人寰。
崇文院雕印晁迥等所上考试进士新格诏景德四年十月乙巳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一、《宋会要辑稿》职官一三之九(第三册第二六六八页)
甲乙设科,文章取士,眷惟较艺,素有常规。
特用申明,聿加刊定,既遵程式,免误学徒。
庶敦奖善之怀,以广至公之道。
宜令崇文院雕印,送礼部贡院颁行。
晁迥等举堪大藩知州二人诏景德四年十月乙巳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一、《宋大诏令集》卷一六五、《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七之一○(第五册第四六六七页)
乃眷守臣,寔分朝寄。
询求民瘼,宣布诏条,咸冀得人,俾之受任。
宜咨著位,各举所知,务择廉能,用副忧恤。
其令翰林学士晁迥等,各举常参官堪充大藩知州二人,具历任功过以闻,如任使后不如举状,并当连坐。
慰抚权知贡举晁迥李惟大中祥符五年五月甲午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二、《宋大诏令集》卷一八八
卿等往莅文衡,允符朝望,仍问考艺,克协推公。
然于陪隶之间,颇失防闲之术。
卿等方当锁宿,故不周知,朕备究事端,可从情恕。
但思举职,勿复怀忧,无致遗才,允资宣力。
晁迥等奏寄贯人召京朝官充保诏天禧四年三月二十八日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九、《宋会要辑稿》选举一五之三(第五册第四四九七页)
仍令于大中祥符七年寄贯人数中定额,许召有出身京朝官充保,所保不过三人,考试合格,别立项申解。
保举后,本人有伪冒、曾犯刑宪,保官当行朝典。
晁迥等举文学优长履行清素者各二人诏天禧四年九月己酉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宋大诏令集》卷一六六、《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七之一八(第五册第四六七一页)
朕奉若前猷,思皇至治。
敦尚儒雅,式合彬彬之风;
柬求端良,用流蔼蔼之咏。
惟早司于翰墨,固多识于隽髦。
其有修词博古之可称,絜矩践方而无玷,俾从类举,各以名闻。
资该洽而复温纯,进清修而抑贪竞。
繄乃荐能之效,副予育材之心。
宜令工部尚书晁迥翰林学士杨亿、刘筠、晏殊,龙图阁直学士吕夷简户部侍郎李维知制诰李咨、宋绶、张师德,于朝官内各举有文学优长、履行清素二人。
仁宗乞优礼李允则晁迥天圣二年八月 北宋 · 刘随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六、《国朝诸臣奏议》卷七○、《皇朝文鉴》卷四三、《历代名臣奏议》卷二八五、同治《清丰县志》卷九
臣伏睹近降除书,以客省使康州防禦使李允则特授宁州防禦使,仍放朝谢,与假,将治行。
恩加勋旧,事出非常,凡居将帅之臣,各励公忠之节。
窃以李允则素怀韬略,动有机权,屡委边防,务期安辑,不邀功以生事,无纵敌而失谋,虽古之名将,无以加矣。
是以行命之日,中外皆喜,必若制置军马经略亭鄣,枢近大臣成算之外,若召而赐对,询以方略,则老将谙练,必有所长。
臣又伏见太子少保致仕晁迥,端庄植性,冲澹自居。
历任三朝,垂五十载;
徊翔两制,踰二十年。
先帝宠遇便蕃,讲求典礼,议论详正,无不参预;
加以继司文柄,时谓得人。
今之台阁清流,州郡循吏,之论辨,所得居多。
近者引年致政,斯为达礼,五常百行,盖无缺焉,文苑指为宗师,朝野推为君子。
有兹儒雅之望,未行优异之恩。
臣亦愿两宫圣慈,特同允则近例,赐以全俸,丰其燕居。
其或朝廷将行大礼,时议大政,宰司裁成之外,特开延英,访以经史,耆儒详练,必有可观。
每遇万几馀閒,温凉得所,详延二老,赐之从容,俾说往古治乱之因,国初经制之务。
如此,则文事武备,尽美于昌朝
养老乞言,有光于古昔;
尊礼宿旧,益厚于时风;
传示方来,用光史册。
臣以为文武班中,功名雅望,终始一致,以至高年者,唯此二人。
允谓时贤,恐须旌别。
翰林学士工部侍郎知制诰晁迥刑部侍郎馀依旧制 北宋 · 夏竦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四、《文庄集》卷一
敕:国家颂次祖宗之典,允资硕茂之才。
既䌷绎以成书,实精研之备至,宜推异渥,式奖名儒。
具官某局致渊通,资气淳素。
韫深厚之学,藻润于训词;
敦栖约之风,静一于流竞。
表仪群士,茂耸明姿。
而自总缉旧章,编研史策,历年滋久,宣力居多。
宜擢贰于秋卿,俾增辉于内禁。
勉膺宠眷,无怠钦承。
可。
尤氏遂初堂藏书目录序后 南宋 · 魏了翁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七、《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六三
余生晚,不及拜遂初先生,闻储书之盛,又恨不能如刘道原所以假馆于春明者。
宝庆初元冬,得罪南迁过锡山,访前广德使君,则书厄于火者累月矣,为之徬徨不忍去。
因惟国朝以来藏书之盛,鲜有久而弗厄者。
长孺唐僖宗为榜「书楼」二字,国朝之藏书者莫先焉。
三百年间,再燬于火。
江元叔江南吴越之藏凡数万卷,为臧仆窃去,市人裂之以藉物。
其入于安陆张氏者,传之未几,一箧之富仅供一炊。
王文康、李文庐山刘壮舆南阳幵氏,皆以藏书名,凡未久而失之。
宋宣献兼有毕文简、杨文庄二家之书,不减中秘,而元符中荡为烟埃
晁文元累世所藏,自中原无事时已有火厄,至政和甲午之灾,尺素不存。
斯理也,殆不可晓。
圣贤不遇,托之宪言以垂世示后,所以共天命而植民彝也。
兼收并蓄,博览精索,以淑其身,以待后之人,此何辜于天而厄之尔极也!
使子孙不能守如江、张、王、李诸家,是固可恨;
若孙、宋、晁氏则子孙知守之矣,而火攻其外。
尤氏子孙,克世厥家,滋莫可晓。
虽然,是穮是蓘,虽有饥馑,亦有丰年,吾知有穮蓘耳,丰凶非我知也,尤氏子孙其尚思所以勿替先志云。
眉山孙氏书楼记 南宋 · 魏了翁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七、《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四一、《蜀中名胜记》卷一二、嘉庆《四川通志》卷五六、民国《眉山县志》卷一
孙氏居眉,以姓著。
自唐汔今,人物之懿,史不绝书,而为楼以储书则由长孙始。
楼建于唐之开成至光启元年僖宗武德殿,书「书楼」二字赐之,今石本尚存。
自伪蜀燬于灾,乃迁鱼𩸾,其居为佛氏所庐,今所谓传灯院是也。
若里巷则固以书楼名。
长孙之五世孙降衷常游河洛,识艺祖皇帝于龙潜。
建隆初,召至便殿,赐衣带、圭田,特授眉州别驾,因市监书万卷以还,然楼犹未复也。
别驾之孙辟乃入都,传东壁、西雍之副,与官本、市书稛载而归,即所居复建重楼藏之,鱼𩸾之有楼则昉乎此。
又尝除塾为师徒讲肄之所,号山学,于是士负笈景从,而书楼、山学之名闻于时矣。
方楼之再建也在天圣初,辟之从兄直讲君堪尝为作记,钱内翰希白、宋景文子京皆赋诗。
辟性倜傥,不耐衣冠,衣方士服。
其卒也,从弟文懿公为识其竁,有「不儒其身而儒其心」之语,故里人又以儒心名之。
比岁楼又燬于灾,书仅有存者。
儒心之六世孙曰某,惧忝厥世,乃更诸爽垲,以唐僖宗所书楼刻揭之,楼视旧增拓焉。
且病所储之未广,走行阙下,传抄贸易,以补阙遗。
竭其馀力,复兴山学。
以余二十年雅故,尝以谒请曰:「仆之用力于斯也,亦既廑勚,公盍为我书之,以诏罔极」。
则序其事以告。
余因惟昔人藏书之盛,鲜有久而弗厄者。
梁、隋之盛,或坏于火,或覆于砥柱;
唐太、玄、文、昭之盛,或毁于盗,或散于迁徙。
本朝之初,如江元叔所藏,合江南吴越之书凡数万卷,而子孙不能有之,为臧仆盗去,与市人裂之以藉物者不可胜数。
余尝偶过安陆,亦得其吴越省中所藏《晋史》,则佚于它人者可知。
安陆张氏得江书最多,其贫也,一箧之富仅供一炊。
王文康初相周世宗,多得唐旧书,李文正所藏亦为一时之冠,而子孙皆不克守也。
宋宣献兼有毕文简、杨文庄二家之书,可敌中秘之藏,而元符中荡为烟埃。
晁文元累世之蓄,校雠是正,视诸家为精,自中原无事时已有火厄,至政和甲午之灾,尺素不存。
刘壮舆家于庐山之阳,所储亦博,今其子孙无闻焉。
南阳井氏之书凡五十箧,则尽归诸晁氏。
呜呼,斯非天地神人之所靳者与!
而孙氏之传,独能于三百年间屡绝而复兴,则斯不亦可尚矣夫?
矧自文懿以来,进士鼎甲者凡三人,而与宾荐、取科第、登显官者又不知其几。
今某又以上书言天下事,尝诏免举,径试南宫。
某之子午之亦与乡举,今仕为□□□□。
虽一名一级未足为人物轻重,而世其诗书以不坠基菑之训,则有昔人之所弗逮者,是恶可以无纪焉?
虽然,余尝闻长老言,书之未有印本也,士得一书则口诵而手抄,惟恐失之,其传之艰盖若此。
惟传之艰,故诵之精,思之切,辨之审,信之笃,行之果。
自唐末五季以来,始为印书,极于近世,而闽浙庸蜀之锓梓遍天下。
加以传说日繁,粹类益广,大纲小目,彪列昈分,后生晚学开卷瞭然,茍有小慧纤能,则皆能袭而取之。
噫,是不过出入口耳四寸间尔!
若圣贤所以迭相授受、若合符节者,果为何事?
而学之于人果为何用?
则谩不加省,然则虽充厨牣几,于我何加焉,可不甚惧矣夫!
余既以复于孙君,遂并书此说为《书楼记》,俾刻之以儆来者,且以自儆云。